郭寶昌《大宅門》傾盡40年功力書寫自己身世

《大宅門》導演郭寶昌表示,這部作品打破語言限制,打破地域障礙,可以讓當代人感受時代。(郭吉銓攝)
傾盡40年功力,導演兼編劇的郭寶昌就出了一部《大宅門》,更被中國大陸文學界譽爲是部「小《紅樓夢》」,「這就是我的身世。」但拿《大宅門》來跟《紅樓夢》比,郭寶昌推辭連連,「《紅樓夢》是不可企及的藝術高峰,我從小看《紅樓夢》看到現在,依舊每次都在學習。」
驭灵师
燈一暗,《大宅門》的舞臺上,郭寶昌是第一個上舞臺的焦點,他說着他的親身經歷,帶着觀衆回憶北京昔日時光,「我身旁的小燭臺,已經超過百年曆史,那就是白七爺白景琦用過的燭臺。」郭寶昌說,當年全北京市剛開始有電燈,「白七爺非常緊張,覺得電燈會電線走火,他常常在晚上出巡,大聲喊着『拉閘』,就是把主要電源開關都關起來,這讓我印象非常深刻。」
郭寶昌出生於1940年,不到2歲,就被姨父以200大洋賣到北京同仁堂樂氏家族(即《大宅門》劇中的百草廳白氏家族)。郭寶昌跟養母郭榕一樣出身貧寒,但郭寶昌從小就受同仁堂大家長樂鏡宇(《大宅門》劇中主角白景琦原型)寵愛,當時80歲的樂鏡宇把樂家前幾代的家族興衰,全都講給當時8歲的郭寶昌聽,「你聽到以後,永遠都忘不了。」
郭寶昌果然這輩子都忘不了。16歲開始,郭寶昌窮盡畢生精力,就爲了把這個宅門故事寫出來。但戰爭不斷,家族糾葛,郭寶昌手稿三度被燒掉,歷經下放、批鬥、顛沛流離到後來擔任導演,功成名就,這個夢想,終於在60歲實現,「我覺得我一生最大的貢獻,就是把白景琦這個人物帶給觀衆。」
卡通
郭寶昌說,「我覺得從現代的角度來看,現代已經沒有爺了,現在流行暖男,但白景琦就是個道道地地的爺,是個漢子,他敢做敢當,敢愛敢恨,敢對日軍說不,敢對家族承擔,這個形象,我覺得應該被世人記得。」
郭寶昌說,像劇中白七爺的妹妹白玉婷寧願跟心愛的戲子相片結婚,也不願意嫁給一個生活中的男人,「用北京最粗的話來說,就是個傻B,但我認爲,白玉婷的愛是非常純粹的,柏拉圖式的,觀衆怎麼想,我們無權干涉。」
這兩天郭寶昌膝蓋受傷,改坐輪椅上臺,「我特別珍惜上臺的時刻,我可以很直接感受到觀衆的喜愛,這是電視劇做不到的。」郭寶昌說,很多人喜歡他上臺講講北京舊事,「《大宅門》作品打破語言限制,打破地域障礙,可以讓當代人感受時代,被大家喜歡,這種溝通我特別開心。」
精誠與日本丸紅商社及CyberGym Japan 簽署四方合作備忘錄
至上:记忆体原厂将继续涨价